内耳钆造影磁共振成像技术兴起以来,使得内耳直观成像成为了可能,也使内耳疾病的诊断迈上了新台阶,广受国内外学者关注。
为加强襄阳市中心医院北院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护人员对于内耳钆造影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了解,提高内耳疾病诊断效率,9月17日,北院区耳鼻喉科邀请北院区影像科陈辉主任讲解了内耳钆造影MRI技术的原理与临床应用进展,并系统总结了医院影像科开展内耳钆造影技术的情况。
陈辉指出,由于内耳位于颞骨岩部,位置深且结构精细,这样的特殊解剖结构使得内耳疾病的诊断面临困难。在MRI图像上,钆造影剂经鼓室圆窗膜渗入或经外周血与毛细血管交换进入外淋巴间隙,使得外淋巴间隙呈高信号影,内淋巴液呈低信号影,因此可清晰地区分内外淋巴液边界,直观的观察膜迷路形态。
目前内耳钆造影MRI技术大致有以下三种给药方式,分别是:静脉注药、鼓室内注药和咽鼓管给药,其方式各有发展优势和局限性。经过阅读大量文献和调查对比,襄阳市中心医院选择了经鼓室内注射钆造影剂,由神经内科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选择疑似待确诊的病例,经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医师评估后行局麻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注射钆造影剂,由北院区影像科医师完成检查和阅片,出具报告。目前,襄阳市中心医院已开展鼓室内注射钆造影检查59例,注射后均呈现较好的造影结果,膜迷路显影好,经长期随访,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并发症,鼓膜穿刺点愈合好。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一些耳内科疾病(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迷路瘘管,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等),多通过询问病史、体检、以及排除其他颅内性病变从而诊断,缺乏影像学的支持。现内耳钆造影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出现,使内耳疾病的诊断更为直观,这是耳科疾病发展的一大里程碑式的进步。北院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护人员通过学习,让医生都能熟练掌握内耳钆造影磁共振成像的判读,让护理人员熟悉了磁共振造影的原理和流程,为诊治内耳疾患带来前沿的诊疗技术。
北院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张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