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长期的疼痛,不仅仅影响健康,更影响心理和社交。可是,疼痛横跨多学科,诸多患者心有疑问:不知去哪里就诊。
起步早、发展快、技术强,为疼痛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事实上,在襄阳有这样一个科室:专业从事疼痛专业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及完善的硬件设施,填补了襄阳在该领域的众多空白。
这个科室就是襄阳市中心医院疼痛科。连日来,记者走进该科室,走近一群对抗疼痛的“战痛天使”。
十二载磨一剑 打造“战痛天团”
2010年9月,应学科发展和患者需求,襄阳市中心医院疼痛科应运而生,成为襄阳乃至鄂西北起步较早的疼痛学科。
“没有疼痛科之前,许多患者身体疼常去骨科。可是,骨科注重的是骨病本身,解决疼痛问题并不是主要工作。”疼痛科主任郑彬介绍,建科之初,科室只有2名医生,15张病床,诊疗范围以慢性疼痛为主。
一步一个脚印,为疼痛患者带来福音。2018年以来,科室发展步入快车道,诊疗技术“全面开花”,可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疾病,如颈肩腰腿疼痛、神经源性疼痛、风湿性疼痛、血管性疼痛、其他非疼痛性疾病等等。
目前,科室除了开展传统的药物、理疗以外,还开展了神经阻滞(椎管内、周围神经、外周痛点阻滞)、微创介入治疗(椎间盘射频术、椎间盘胶原酶溶盘术、椎间盘臭氧溶盘术、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外周神经射频热凝/脉冲射频术)等等治疗方式。
科室主任郑彬介绍,此前受限于床位数量少,有的患者入院甚至需要等候一周。自2021年12月15日科室搬入东津院区后,病床增加的同时,诊疗环境大为改善。疼痛科人才梯队也日趋完善,医生增至15名。
值得一提的是,病区搬至东津院区后,科室与肿瘤科为邻。郑彬称,科室正不断引入新业务、新技术,开展各种癌痛的治疗。目前,科室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开展了PCA镇痛泵、鞘内镇痛泵、射频等治疗方式治疗癌痛,填补了襄阳在该领域的多项空白。
“随着医院推进舒适化医疗,无痛诊疗的比例大为增加。无痛诊疗的范围和数量正在不断增加。”科室业务范围除了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还包含无痛纤支镜、无痛宫腔镜、无痛取卵、无创肿瘤射频消融等等。
郑彬说,每当看到患者告别疼痛,医护人员都感觉特别欣慰。
老人遭遇“会呼吸的痛” 去除疼痛仅需10分钟
2月20日上午11时,在襄阳市中心医院东津院区,刘女士正办理出院手续。她告诉记者,一次10分钟的治疗,让她告别了一个月的“会呼吸的痛”。刘女士今年78岁,家住樊城幸福小区。一个月前,其胸背部开始疼痛。期间,她不敢弯腰,甚至不敢大口喘气。“大口呼吸就疼,我去过诊所和几家医院,按摩、吃药、打针、护理都不管用。”刘女士说,疼痛更影响了其心情。
2月12日,刘女士经人推荐来到襄阳市中心医院疼痛科。检查发现,老人患有骨质疏松,第八至第十节胸椎骨折。由于骨折及神经压迫,导致其胸背疼。
入院后,医护人员采取消炎镇痛、补钙、理疗等对症治疗。4天后,疼痛科医生彭会敏对老人实施了胸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我利用超声引导找到被胸椎旁被压迫的神经,在神经周围注射药物。”医生彭会敏介绍,仅仅10分钟,就完成了治疗。让刘女士感觉神奇的是,正是这次治疗,疼痛感神奇般地消失了。
刘女士并非个例。44岁的张先生告诉记者,经过神经阻滞治疗,他告别了折磨自己5年的肩痛。
张先生是一名铁路工人,5年前开始左侧肩背部疼痛。此后,肩痛一直困扰着他,甚至成了一块心病。
20天前,张先生的肩部疼痛加剧,甚至影响了其左上肢的活动,其上肢无法上举、外展、外旋。随后,他来到疼痛科就诊。
经检查,张先生被诊断为“左侧肩周炎”,其病情目前处于肩关节冻结期,需住院治疗。
入院后,疼痛科制订了详尽的治疗方案,在药物消炎镇痛、外敷膏药、红光红外线理疗等治疗手段基础上,施行了两次左肩关节腔注射+局部痛点阻滞治疗,并在第二次治疗时加行全麻下左肩关节手法松解术。
一周后,张先生左肩部及左上肢疼痛明显缓解,左肩关节功能恢复接近八成。“我终于告别了肩痛,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出院时,张先生激动地对医护人员连声致谢。
据介绍,神经阻滞是直接在神经干、神经丛、脑脊神经根、交感神经节等神经周围或附近注入药物或物理刺激而阻断神经信号传导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近年来,疼痛科采用关节腔+局部痛点阻滞治疗,能够减少局部无菌性炎症,解除痉挛,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同时在全麻下,予以手法松解粘连组织,可以迅速改善肩关节活动度,给饱受肩周炎疼痛困扰的患者带来福音。
解决“天下第一痛” 创口仅有针眼大
说起三叉神经痛,总是令人胆战心惊,它又被称为“天下第一痛”,其疼痛级别最高,发作起来让人痛不欲生。
“我现在一点也不疼了,从昨天到今天都没再疼了!”已经83岁高龄的徐奶奶精神矍铄,丝毫看不出来前些天她还在遭受三叉神经痛折磨。
2年前,徐奶奶的右侧面颊出现剧烈疼痛,右侧下颌部像针刺,每次持续时间不等,一天内反复发作多次。
“洗脸、说话、刷牙、吃饭,都可能引起疼痛,疼起来还会流泪、流涕,难受得很!”徐奶奶说。
起初,徐奶奶和家人认为是牙神经痛,就并未在意。近一周,由于疼痛发作次数明显增多、疼痛感越来越强,老人来到疼痛科就诊。
经诊断,老人患上了“三叉神经痛”。经过检查发现,其疼痛由右侧下颌部向周围放射,沿三叉神经分布。
考虑到徐奶奶患病时间长,长期服用止痛药物,对于她这个年龄来说对身体影响很大,科室结合其身体情况,决定采取右侧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该技术利用影像引导定位,应用间断电流进行感觉刺激及运动刺激,测试刺激区与患者疼痛发作区是否吻合,使治疗变得更加精细和安全。
30分钟,手术顺利完成,徐奶奶惊奇地发现疼痛消失了,而创口也仅仅只有针眼大小。
目前,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重要方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该技术更安全、有效,能即刻消除顽固性疼痛。
有种痛叫“带状疱疹” 六旬老人疼到吞咽难
童女士,64岁,谷城人。20多天前,她左侧腰腹部持续疼痛,痛感越来越强烈,导致其无法走路。
随后,在当地医院就诊不见好转后,童女士来到襄阳市中心医院疼痛科,才找到了病根——她患上的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医生黄小风介绍,带状疱疹一般发生在神经分布走形的部位,如头面部、胸腹、下肢等。除了遗留瘢痕、色素改变及麻木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剧烈疼痛,多是持续性,有时也会阵发性加重。痛感有明显特征:自发性闪电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发作痛,针刺样疼痛伴随持续性烧灼痛。
由于童女士患有糖尿病,科室先行对其实施了消炎镇痛、抑酸护胃、调节神经、降糖等对症治疗。
2月8日,医疗团队实施了硬膜外连续阻滞治疗。手术后,痛感明显减轻。4天后,童女士顺利出院。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和神经损伤疾病,主要表现是身体一侧皮肤出现成簇水疱或片状红色斑丘疹,就是老百姓口中所说的“蛇胆疮”、“蛇缠身”。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带状疱疹病毒就开始活跃,有些人即使疱疹完全消失后仍存在剧痛,这时就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病毒造成的神经损伤的结果。
科室主任郑彬介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很常见,在疼痛科接诊的患者中,有诸多患者属于该病。抵抗力差的老年人,身体基础较差的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等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高发人群。目前,科室在治疗“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肺癌晚期患者“痛不欲生” 植入镇痛泵后“癌痛”被抽走
有数据显示,每年全国新增癌症病例大约430万,越来越多的人正遭受癌症之苦。并且,相比其他疼者,癌症晚期的患者对减轻疼痛折磨的需求更加迫切。
苏先生,78岁。一年前,他被诊断为肺癌晚期。由于肺癌侵犯左臂神经,其左上肢疼痛伴又麻木感。
“这种疼痛无法形容,感觉活着没有多大意义。”苏先生说,半年来,左上肢的疼痛加剧,严重影响了其饮食和睡眠。
“如果大量服用止疼药物,会产生一系列的药物毒副作用,例如精神萎靡不振,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严重便秘,全身瘙痒等。”科室主任郑彬称,这样的结果不仅让老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同时家人的经济负担也与日俱增。
在此情况下,苏先生转入疼痛科。随后,医疗团队为老人进行了镇痛泵体内植入术,即穿刺后植入一根很细的管道,通过输注泵把镇痛药物持续不断的输入到左上肢神经周围,且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疼痛的程度,自行调整止痛泵的给药量及给药速度,而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和生活。
鞘内镇痛泵植入术是目前国内外镇痛领域的领先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给药方式,其安全性高、创伤小、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少、镇痛效能高、效果明显,减轻了患者对癌痛的恐惧感和家属的心理负担。科室主任郑彬介绍,科室搬入东津后,更加重视癌痛患者的治疗。
探索疼痛新领域 让治疗更“专业化”
目前,疼痛科有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6人、硕士5人,人才梯队建设日趋完善。
多年来,疼痛科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不断为科室注入“新血液”。一来送医护人员赴北京中日友好等医院进修,二来引进人才和技术。
科室还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每月要进行2次内部学习,医护人员会轮流当“讲师”,通过分享疑难危重患者的治疗心得、新的诊疗规范及专科最前沿的科研文献,实现共同进步。
科室主任郑彬,从事疼痛专业十余年,对各种急慢性疼痛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不仅是科室负责人,还担任湖北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湖北省疼痛科医疗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业务提升的同时,还屡屡前往县市区开展“义诊+授课”。
“疼痛涉及的范围很广,我们接下来将着力推动亚专业的发展,如颈肩腰腿痛、肌肉软组织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晚期癌痛等亚专业方向,做到术业有专攻,使治疗方案更加合理、治疗更加精准、效果更佳。”郑彬说,接下来将一手抓科室发展,一手促整体进步,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的疼痛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