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院新闻

【护士节系列③】国际护士节,来听听“白衣天使”的故事

2022-05-107850

一袭白衣、救死扶伤,她们被誉为提灯女神、白衣天使。她们,为痛苦送去抚慰,为生命燃起希望。

那么,出生在不同年代的她们,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感人故事?在第111个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进襄阳市中心医院聆听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五个不同年龄段“白衣天使”讲述她们的初心与梦想。

护士节系列3-1_副本.jpg

“00后”李燕芬:有拼劲的“青春女孩”

“00后”李燕芬:

有拼劲的“青春女孩”

目前,襄阳市中心医院共有近2000名护士。其中,2%的护士为“00后”,“00后”虽然人数少,但拼劲十足的她们正在掀起一股“青春风暴”。

“我是我们家第一个护士,感觉很自豪。”李燕芬说,大学选择护理专业,是觉得洁白的护士服很美。

2020年,疫情突袭湖北,李燕芬正在武汉上大学。当时,从新闻里看到一批批白衣战士奔赴抗疫一线,她心里对这个职业又多了一分敬畏。

去年6月初,从武汉文理学院毕业后,李燕芬进入襄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当时,她也是医院首批“00后”。

“表面上我们‘少不经事’,其实我们要比想象中的更积极、乐观。”李燕芬说,“00后”护士在工作中展现了不服输的勇气。

在科室,一些患者不愿意让年轻护士打针。为此,李燕芬找到一次性头皮针,开始苦练基本功,一个多月,她的穿刺成功率从70%跃升至98%。

“许多患者根本不知道我是‘00后’,还经常夸我打针技术好。”李燕芬有些自豪地说,一些患者还叫她“老师傅”呢。

同时,在同事看来,这个“00后”学习能力很强。近几年,线上学习兴起,李燕芬主动申请,负责起科室线上学习的课件准备、课后答题等工作,她也因此被同事亲切地称作“小蜜蜂”。她还时常查阅文献,主动分享护理前沿知识。

令大家感到意外的是,这个看似青涩的女孩,还通过贴心服务打动了不少患者。

周先生因胆中管结石入院,其爱人由于忙于工作没来陪护。“陪护是周先生18岁的儿子,很多护理知识都不太懂。”李燕芬说,她总会抽时间指导小伙照顾爸爸。

周先生出院时,拉着儿子一起向李燕芬鞠躬。周先生说,小李不仅改善了他们父子的关系,还帮助儿子成长了。

“护士服很美,穿上战服我们就不再是孩子了。”李燕芬说。

护士节系列3-2_副本.jpg

“90后”张燕:有担当的“服务之星”

“90后”张燕:

有担当的“服务之星”

有拼劲,有个性。在医院,“90后”护士俨然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张燕,1992年出生,目前是襄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的护士。

“高考完选专业时什么都不懂,是爸妈给我选了护理专业。”张燕笑言,误打误撞选的专业,也得好好学。大学时,她拿过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

2014年7月,张燕进入襄阳市中心医院。回顾最初的自己,她用两个字形容:刺头。

“工作几年,自己改变了不少,从前辈身上也学到了很多。”张燕打比方说,以前对术后4小时的房颤患者宣教时,她会告知患者可进食“温凉食物”。如今,她会细数哪些是“温凉食物”。

让张燕感觉自豪的是,工作以来,她不仅获评过科室的“服务之星”,还收到过许多感谢信、锦旗。

回忆收到第一封感谢信时,张燕眼里闪着光。2019年,科室住进了一名频繁发烧的老人。当时,她告知老人家属,要为老人温水擦浴。

“老人的家属接了一盆很烫的水,也不知道该怎么擦,擦哪些部位。”张燕说,虽然当时恰逢小夜班非常忙碌,她还是主动帮老人擦拭身体。没想到,这一幕被隔壁床的老人看到,还拍了照片。

第二天,张燕意外收获了老人送来的感谢信。这封感谢信,也坚定了她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的信念。

“护士,有时还是患者家属的‘精神支柱’。”张燕说,“护士”这个职业,要甘于付出。

今年3月,科室住进了一位病情危重的老人。由于老人病情危急,其小女儿情绪激动,时常无缘无故与医护人员发生争执。

面对家属的不理解,张燕并没有计较,还是按照治疗程序,尽心尽责为老人进行护理。并且,当老人家属需要帮忙时,她会主动给老人喂营养餐。当老人病情危重时,她时常去安慰老人家属。

老人离世后,其女儿竟特地来到病房向她赠送了一面锦旗。老人女儿说,她被张燕暖心的服务所感动,张燕做了很多连家属都做不到的事。此前,由于心急,她对待医护人员的态度并不好,她也为此感到后悔。

如今,“护士”二字对于张燕而言,不仅仅是一个身份、一个职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看到患者经过自己的护理有了好转,真的会让自己很有自豪感。”张燕说,既然选择穿上洁白的护士服,就得有担当。

护士节系列3-3_副本.jpg

“80后”张倩:有勇气的“抗疫女神”

“80后”张倩:

有勇气的“抗疫女神”

2020年,疫情突袭湖北,她报名驰援武汉金银潭医院。当时,考虑到她是医院唯一一个经过ECMO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科主任选择让她留守襄阳战场。

2022年,接到驰援吉林长春的通知后,她再次请缨。这一次,她作为襄阳市中心医院护理团队负责人,带队千里驰援。

她,是大家眼里的“抗疫女神”,是队伍里的“定海神针”。她,是中心医院心胸外科护士长张倩。

1987年出生,2010年进入医院。张倩有着13年党龄,她热爱护理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此前,张倩在重症医学科。科室收治的都是病情复杂且危重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患者,她努力学习新技术新业务,同时不断提高自己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外出学习后,张倩先后协助科室开展了枸橼酸体外抗凝及ECMO技术。

2020年2月,医院接到了驰援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通知,张倩第一时间报了名,后因医院其他工作安排未能前往。之后,她主动请缨,前往东津院区隔离病房,开始了抗疫之路。

其间,张倩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顺利完成发热病区里第一例ECMO上机。为了更好地护理患者,她坚守病房,吸痰、翻身、口护、留取标本,每一项操作都不敢有一丝马虎。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她常常一工作就是12个小时。抗疫期间,张倩所在的ECMO团队,成功让3名危重患者与“死神”擦肩而过,康复出院。

2022年4月6日,医院接到了驰援吉林长春的通知。这一次,张倩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报了名。由于护理技能出众且具备ECMO技术,她被选为襄阳医疗队护理组组长。

支援长春的20天里,张倩制定各个工作职责流程,梳理每天工作总结,申领物资,把每项工作都安排得井然有序。让队员感觉暖心的是,她像一个“知心姐姐”一样,关心着大家。

“看到患者康复,脸上露出笑容时,就会体会到这份职业的责任和荣光。”张倩坚定地说道。

护士节系列3-4_副本.jpg

“70后”景婕黎:与时间赛跑的“急诊天使”

“70后”景婕黎:

与时间赛跑的“急诊天使”

急诊科,向来是分秒必争之地。1972年出生的景婕黎,身着绿色护士服,是一名急诊护士。

“爸爸觉得护理好就业,就帮我选了这个专业。”景婕黎说,自1991年进入襄阳市中心医院后,她一直在急诊科。

急诊科“急”字当头,能否及时、精准护理病人至关重要。而要做到这些,需要护士对护理技能熟练掌握,不容有失。“我们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分秒必争!”景婕黎说。

襄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是国家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在这里,接诊了大量中毒的患者。

让景婕黎印象深刻的是,她曾帮一名喝农药的患者洗胃。当时,这名患者情绪激动,一直张嘴试图咬伤周围的医护人员。

当时,景婕黎站了出来,帮这名患者洗胃。可是,当她拔管时发现,患者竟然咬断了管子,一节管子卡在喉咙处。

“就在一瞬间,我立马伸手从患者喉咙处‘抠’出剩余的胃管。”景婕黎说,事后许多同事都担心她被咬伤,但她当时来不及多想。

31个年头,景婕黎已记不清抢救了多少患者。令记者惊讶的是,她还创下一个纪录:一晚参与抢救18名患者。

“有得心脑血管疾病的、有中毒的,我和伙伴从晚上8点一直忙到次日早上7点。”景婕黎说,她只记得整晚都在奔跑。

多年来,景婕黎练就了一身急救本领。事实上,在她看来,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这远远不够,还要有一颗温暖他人的心。

在急诊科,很多患者更加着急。如何与患者做好沟通,至关重要。

今年3月,景婕黎接诊了一名从外院转诊而来的老人。当时,老人的老伴情绪激动,与病房里的其他几名患者家属还发生了争吵。

“我一边耐心地安慰老人,一边倾听她的诉求。”景婕黎说,一番安慰后老人竟眼泪直流,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这一举动,让她感觉既意外,又感动。

景婕黎说,多年来,她要感谢患者,“是患者的宽容和信任让我坚守和进步”。

护士节系列3-5_副本.jpg

“60后”李阳:无数患儿的“李妈妈”

“60后”李阳:

无数患儿的“李妈妈”

头发花白,笑容暖心。她,是襄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NICU护士李阳。对于无数患儿而言,她还是亲切的“李妈妈”。

1965年,李阳出生在襄阳。小时候,由于马路对面就是公社医院,她时常看到护士焦急、忙碌的身影。对于护士这个职业,她认为:肯定很苦、很累。

1981年,李阳高考失利,“无奈”选择了护理专业。她笑言,这是命运跟她开的第一个玩笑,选择了当时并不喜欢的专业。

1983年,李阳进入襄阳市中心医院。彼时,命运又跟她开了个玩笑,她被分配到最不想去的儿科。

“大家常说金眼科银外科,最累最穷小儿科。”李阳说,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越干越喜欢这个行业、这个科室。

2004年至2008年,李阳在儿童康复中心从事护理工作。在康复中心,她是患儿口中的“李妈妈”。

乐乐,2005年降生,因重度窒息导致大脑发育问题。多年来,李阳就像乐乐的妈妈,教会了女孩抬头、翻身、坐、爬、站、独自行走。

“有一年下着大雪,一辆车突然停在我的面前,原来是乐乐妈妈看到了我。”李阳说,乐乐妈妈赶紧拉开车门让乐乐“展示”行走,当看到母女俩幸福的微笑,她感觉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4年时间,一个个“折翼天使”在李阳的陪伴下走上了康复路。他们日复一日地进行悬吊、语言、吞咽训练,背后的艰辛少有人能体会。

2008年,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急缺人手,李阳听从安排开始了“新工作”。此时,她所面对的是一群更小的患儿。

在李阳的印象里,科室救治的早产患儿太多了。科室组建的早产儿随访群也从1个,慢慢递增到现在的八九个。让她感到自豪的是,她带头开展了早产儿经口喂养准备评估量表等新技术,吸引了多家外地医院前来取经。

2018年,李阳因乳腺癌病倒了。2019年7月,做完化疗后,她毅然回到了工作岗位。“面对这些患儿,我越来越觉得这份工作有意义。”她说,能坚持下来除了家人的理解支持,最重要的是源自于内心的坚定,穿上护士服就有了责任感和神圣感。

文章来源:楚天快报          

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动态

科室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