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级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GCP药物临床试验基地、襄阳市内分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单位、襄阳市糖尿病和肥胖防治达标中心单位……
创建于1997年9月,从最初与其他学科共处一个病区,到如今拥有2个独立病区、1个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及1个血糖管理中心,编制床位84张,负责一院三区的内分泌诊疗工作。目前,每年服务门诊病人4万余人次,服务出院病人约3千人次。
主要从事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和预防工作。作为本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科室承担了大量疑难危重患者的诊疗工作。目前,科室开展多项新技术,诊治水平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这里,就是襄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以担当促进多学科协作
内分泌专业是一个很特殊的学科,糖尿病患者占到内分泌科患者的80%,但糖尿病相关疾病却只占内分泌疾病的20%,内分泌相关疾病复杂,包括各种内分泌腺体和激素相关疾病。内分泌科与全院几乎所有专科都有关联。
作为一个“平台科室”,内分泌科一面争创省内一流学科,一面深度推动多学科诊疗。
2022年1月,50岁的熊女士来到内分泌科就诊。2017年起,她莫名昏迷并出现反复心悸、多汗、乏力。之后,她四处就医,确诊为严重低血糖,但未能明确原因。
熊女士称,为应对低血糖,她几乎每晚都要加餐两次。4年来,其体重从120斤暴增至146斤。但尽管如此,低血糖仍频繁发作。
内分泌科主任徐少勇结合各项检查后认为,胰岛细胞瘤的可能性最大。
所谓胰岛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低血糖、心慌,一旦确诊通常需手术治疗。然而,胰岛细胞瘤多隐匿,有时超声、CT、核磁等影像检查均难以发现。该患者在院外的影像学检查也并未发现胰腺肿瘤。
来到内分泌科后,医护人员给熊女士制定了新的饮食计划,每晚睡前加餐一次,夜间3点加餐一次,特别是将加餐的馒头、面包类食物更换为玉米淀粉,其具有缓慢刺激胰岛素分泌和维持血糖时间长的优势。
随后,内分泌科发起第一次多学科协作流程(后简称MDT),请放射影像科主任李锋阅片、消化内科一病区主任高山行超声内镜检查、介入室主任王敬忠进行经动脉内钙剂刺激肝静脉采血术(ASVS),这也是医院首次针对胰岛素细胞瘤的特殊定位检查,国内仅为数不多医院开展。
明确了胰岛素瘤定位后,内分泌科再次发起MDT,与普外科主任廖晓锋团队充分讨论沟通后,熊女士转至普外科实施了“腹腔镜下胰尾肿瘤切除术”。腹腔镜胰腺手术治疗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省内能独立开展腹腔镜胰腺手术的医院并不多。
最终,经过多个学科的共同协作,术后熊女士的低血糖症状未再发生,胰岛素水平下降,各项检查指标趋向正常,困扰熊女士多年的疾病得以根治。
“内分泌科应该做许多高新技术的推动者”,徐少勇介绍,“超声内镜对于消化科专家来说是相对常见操作,但既往并未应用于胰岛素瘤的定位,而ASVS虽然既往并未开展,但操作上对于介入医师来讲并不是难事。在该患者的定位诊断中,内分泌科向两个科室发出需求,于是这两个技术得以开展。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我们也曾经请神经内科开展肌电图运动诱发试验来协助诊断低钾周期性麻痹,请放射影像科开展核素胃排空闪烁扫描来协助诊断糖尿病胃轻瘫,请超声科开展关节超声来协助诊断痛风等等。”
徐少勇说,内分泌科的发展,一方面需要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依赖其他科室的发展。试想,如果其他科室不能开展如超声内镜、ASVS和腔镜下胰腺手术,这个患者也不可能最终治愈。所以某种程度上,内分泌科的水平体现了一个医院的综合实力,内分泌科应在全院多学科协作中有更多担当。
以患者为中心深化内涵建设
近几年,内分泌科加强内涵建设,时时以患者为中心。
我国糖尿病的控制率一直仅约40%,很多患者得不到医生的持续管理,糖尿病随访实施了多年但效果欠佳,衔接院内外患者随访并做到全周期管理是难点。
为此,科室开通了“糖尿病院内外一体化管理门诊”,让管床医生去门诊亲自随访自己的患者,同时通过延长挂号预约时间和建群等形式来优化随访流程,患者回诊率明显提高,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
徐少勇介绍,科室去年开始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医疗组长制,病房设置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医疗组、垂体疾病医疗组、肾上腺疾病和肥胖医疗组、糖尿病足医疗组,以及甲状腺介入治疗医疗组。门诊除开设内分泌门诊外,特开设肥胖和体重管理门诊、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门诊、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等专病门诊。这些设置都促进了亚学科的发展,提高了为患者服务的能力。
徐少勇同样介绍,科室在加强内涵建设上还强调“三基三严”,制定了常见疾病如糖尿病的诊疗规范,讨论确定了临床路径,特别是为更好地配合临床路径,也帮助低年资医生更好书写病历,科室花大量气力重新修订了规范化病历模板供参考。
以临床思维为主导开展教学
多年来,内分泌科高度重视教学,特别强调临床思维为主导的教学工作,小讲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都定期举行。考虑到临床工作繁忙、学生水平不一,科室制定分层培训计划,做好教学与临床工作的平衡。科室也克服各种困难,力推住培学员独立管床和在住院总医师指导下的独立值班制度,受到了医院的充分肯定。
科室也一直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模拟教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急性并发症,科室之前采取小讲课和病例讨论的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不佳。之后,科室采取了模拟教学的形式,使用标准化病人(SP), 在导师指导下,学员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或在导师创设的一种背景中,把现实中的情境微缩到模拟课堂,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近三年内分泌科在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省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1人、校级优秀老师1人、院级优秀教学秘书3人,在湖北省首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教学技能练兵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在《中华医学教育杂志》发表教学文章一篇。在医院举行的首届住培医师病历书写比赛中,内分泌科指导学员报送的5份病历,获得了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内分泌科指导的住培学员参加医院病例汇报比赛与老师们同台竞技,最后获得了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以科研引领学科发展
做研究型学科是内分泌科近几年的重要任务。
首先是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研究型学科的核心资源,科室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相结合,3年中引进博士2人,培养本科室医生攻读博士学位2人。目前全科现有医护人员43人,医生21名,其中博士7人(包含博士后1人和在读博士2人),医生中超90%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或准博士)占比高达超30%,三名主任(副主任)均为博士。此外,高级职称医师8人,教授/副教授2人,硕士生导师4人,“隆中名医”1人,“襄阳市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1人,形成了相对完备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内分泌科在过去的三年中,一直在努力做科研引领学科发展的探索。
内分泌高血压是重要亚学科,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是重要代表,内分泌科针对原醛联合心内科、介入室、CT室、泌尿外科等制定了MDT诊疗模式,包括门诊进行内分泌高血压的常规筛查、门诊MDT和内分泌高血压融合病房建设。
这些举措很大程度提升了临床诊疗能力,但仍不够,徐少勇带领团队做了更深入科学研究。一方面,团队走进社区和体检中心进行原醛的普筛,探索滤过式人群筛查策略与高危人群筛查策略的优劣,此研究是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目前研究正在进行中。
另一方面,团队特别关注如何能精准预测那些需要AVS的人群,从而减少AVS的使用,因为尽管AVS是分型诊断金标准,但毕竟为有创检查。对此,团队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筛选出筛查试验和确诊试验中的一些指标,建立了一套预测模型,在0.7的概率节点下,可以潜在减少51%的AVS使用和23%的CT使用,此分型预测模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5%。此研究被国际高水平杂志接受。
科研并不只是为了发文章,更重要的是将科研成果及时应用于临床,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建立新规范、制定新标准、形成新特色,打造区域品牌优势。所以,该科专门将此分型预测工具制作成网页版本,同时进一步修订了原醛诊疗流程,每个原醛患者在确诊试验后通过预测工具来进一步帮助判断AVS的必要性,通过这样真正实现了科研引领推动临床发展。
在肥胖的亚学科建设上,科室在过去五年间对肥胖的流行病学及减重策略进行了持续研究,包括正常体重肥胖的诊断切点和糖尿病发病风险、肥胖的评价指标的比对、高蛋白联合抗阻训练的减重效果,以及不同轻断食亚型饮食模式推荐,植物性饮食指数与肥胖流行的关联等。
目前,团队已在肥胖领域发表SCI论文8篇,为更好地使前期研究结果转化并应用于临床,同时也为了整合资源,进一步提高科研产出,设置了肥胖亚学科医疗组。2021年8月,医院开设了“肥胖及体重管理门诊”,并联合普外科、营养科、心血管内科、介入科、泌尿外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成立了肥胖及代谢性疾病多学科诊治团队。
徐少勇说,内分泌科是个比较传统的内科,相比其他外科操作较少。特别是DIP支付环境下,内分泌科的未来更应该是在教学和科研上做突破。
据徐少勇介绍,内分泌科在2018至2021年的三年里主持课题7项,包括4项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21篇,其中14篇SCI,专利2项、专著2本。截至目前,2022年已经发表5篇SCI论文(其中4篇中科院2区),已投在审的SCI有4篇。内分泌科牵头,联合信息中心、营养科与思远行方科技公司开发的“糖尿病营养膳食智慧管理系统”即将投入临床应用。
来源:襄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