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最小的“胶囊”式起搏器成功植入体内,刘大爷的心跳恢复了正常。春节前,襄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李彬主任医师团队成功完成该院首例双腔无导线起搏植入技术,标志着该院心内科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技术又上一个新台阶。
1个月前,83岁的刘大爷出现乏力,心跳过慢,并没有引起重视而进一步检查。直到2周前因感染新冠住院后,医生发现刘大爷心跳过慢的原因为三度房室阻滞,需要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但患者双肺感染严重,并且合并了右肺动脉栓塞、双下肢肌间静脉血栓,除了肺炎治疗外,需要持续抗凝治疗。而在抗凝治疗不能停用的状态下植入传统起搏器有极大可能发生起搏器囊袋血肿,甚至囊袋感染。
在肺部情况好转、肺动脉栓塞稳定后,心内科对刘大爷的起搏器植入术方案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双腔无导线起搏器(俗称“胶囊”起搏器)是刘大爷的最佳选择,和家属沟通后取得了家属的理解和同意。方案确定后,李彬主任医师团队对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及并发症充分考虑并制定了应急预案。1月19日,在心导管室护理团队密切配合下,李彬主任医师团队通过穿刺患者右股静脉,送入传送鞘管,并借此通过递送系统将双腔无导线起搏器精准输送到右心室间隔部,一次释放成功,随后进行电学参数和稳定性测试均符合要求,起搏器被成功植入。整场手术不足1小时,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除了右腹股沟处一个不到1cm左右的切口,没有其他伤口。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起搏器,只有胶囊大小,而且没有导线、没有起搏器囊袋呢?大家知道,传统的起搏器植入手术,需要切开胸部皮肤,制作囊袋以放置起搏器,并通过血管放置起搏电极导线至心腔;而无导线起搏器,整合了全球最先进的起搏技术,体积仅有胶囊大小,重1.75克,是全球最小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时,通过股静脉,沿血管送达患者右心室释放,此后起搏器独立完成传统起搏器的各项工作。该起搏器可抗1.5T/3.0T核磁共振,使用寿命长达8-12年。
此次手术是该院心内科继2022年8月16日首次植入单腔无导线起搏器后,首次植入的双腔无导线起搏器,填补了双腔无导线起搏的空白,为老年人、青少年以及植入传统起搏器产生并发症或具有感染高风险的病人带来了福音,也为有美观或职业需求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任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