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院新闻

襄阳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一日完成两例先天性巨结肠机器人手术

2024-05-141651

2岁的媛媛和5个月的熙熙平日有着同样的症状,便秘、腹胀,刚开始父母都以为是宝宝饮水少,进食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引起的,只是口服益生菌,或者使用开塞露。后来,宝宝便秘症状越来越重,排便间隔也越来越长,到当地医院治疗也不能缓解,这可急坏了宝爸宝妈。听闻襄阳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治疗疑难杂症经验丰富,辗转来到这里寻求医治。小儿外科医生窦然高度重视,立即给两个宝宝查体,并安排了相关影像学检查,最终两个宝宝都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又名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指肠管的发育畸形,该段肠管由于缺乏神经节细胞就会导致肠管的持续痉挛,使粪便堆积在近端的结肠,使该段肠管肥厚、扩张,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比如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便秘、进行性加重的腹胀、反复的呕吐等。

两位患儿住院后,首先要大量灌洗肠道,口服导泻剂,保持肠道的充分清洁,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小儿外科副主任张永康每日查房,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最大程度确保患儿的手术安全,肠道准备一周后,科室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小儿外科专家汤绍涛教授及其助手曹国庆博士,为两位宝宝开展手术。2024年5月8日,两位专家和张永康小儿外科团队一起为两位宝宝进行了手术,其中媛媛实施Duhamel手术,熙熙年龄小,且左手多出一节手指,为避免日后二次住院,团队为他实施soave术+左手多指切除术。

Duhamel手术又称结肠切除直肠后结肠脱出术,多用于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治疗,要充分切除扩张的肠段,然后做正常结肠和直肠端侧吻合。其优点是避免了盆腔游离广泛,因此膀胱及生殖系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保护了排尿功能,性功能,保留了直肠前壁作为排便反射区,肛门括约肌功能仍大部分存在。患儿年龄小,手术需要游离盆腔无神经节肠管,难度较大,因此要求手术操作精细,解剖精确。而soave手术,又名经直肠肌鞘结肠拖出术,是一种适用于出生6~12个月的婴儿的直肠粘膜与肌层间隙比较疏松,容易分离,更适合年纪小的宝宝。

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与沟通,汤绍涛团队和张永康团队在达芬奇机器人下进行手术。两位患儿的手术都在两个多小时后顺利完成,术中几乎没有出血,术后,在快速康复的理念指导下,患儿第二天即拔除尿管和胃管。

此次两位患儿因各自的病情和年龄差异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式,但都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运用其中,其优势在于手术机器人可以完全模仿人手腕的动作,并滤除了手臂的抖动,具有人手无法比拟的稳定性和精确度,活动范围是540度,比人手更灵活。这套系统让医生有了更大的手术视野,保证了手眼的协调,增加了手术安全性。手术机器人系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3D高清立体视野,透过3D窗口,各个方位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将手术部位放大10倍以上,可以让医生视野更清晰,更真实,突破了人眼的局限,同时具备荧光成像功能,方便医生判断关键解剖结构、或在实体脏器中确定病变边界,让医生可以更精准地切除病变部位,保护正常神经和血管等组织。二是内镜腕,四根机械臂均可实现540度旋转,7个自由度,而第四代机械臂较前一代机型更加纤细、机械臂更长、活动范围更大,能更好地处理复杂高难度的手术,让手术做得更加精细、精准。三是更加微创,手术创伤更小、出血少,切口疼痛更轻,术后恢复快,缩短了住院时间,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现如今“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相继在外科领域广泛使用,今后也将更多应用到小儿外科手术中,进一步满足广大患儿和家长的需求。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可谓“珠联璧合”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带来了福音,也标志着襄阳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已进入机器人手术时代,未来科室发展将迈向更高的台阶。(小儿外科 程思 寇丽)


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动态

科室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