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院新闻

学科建设引领发展“龙头” 带动区域诊疗水平“飞跃” ——襄阳市中心医院建院75周年系列报道之二

2024-07-111801

学科建设引领发展“龙头” 带动区域诊疗水平“飞跃”

——襄阳市中心医院建院75周年系列报道之二

 

医院要发展,学科是关键。学科建设,是引领医院快速发展的“龙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灵魂”,更是服务一方百姓的“底气”。

近年来,市中心医院相继打造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专科;3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其中妇科、肿瘤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新生儿科等5个专科位居全省市州前列,另有7个专科排名全省市州前三;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省级科研立项122项,省科技进步奖17项;心血管、肿瘤、神经、妇产、肾病、重症、传染病等7个专科入选委市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建院75年,襄阳市中心医院以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学科建设,集中力量筑牢学科高地,带动了区域诊疗水平“飞跃”。

连日来,笔者走进襄阳市中心医院,探寻学科建设快速发展的“秘诀”。

零的突破 两科室跻身“国家队”

2022年,一个好消息传来,让市中心医院上下备受鼓舞:妇产科成功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自此,该院“国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现零的突破。

仅仅一年,该院再次传出好消息:肿瘤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01,再到2,背后是几代人的传承与接力。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专科妇产科历经几代医护人员励精图治,逐渐发展壮大。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卵巢癌腹腔镜分期手术、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根治术、腹腔镜根治性宫颈切除术、3D腹腔镜、单孔腹腔镜、聚焦超声无创手术、宫腔镜手术、阴式手术……一项又一项技术空白被填补,目前已形成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全面发展的整体模式,在全省奠定学科的优势地位。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专科肿瘤科是国家放射肿瘤学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肿瘤药物临床试验(GCP)基地、中国肿瘤医院联盟难治性疼痛规范化诊疗示范基地、国家首批消化道肿瘤多学科诊疗(MDT)试点医院。市中心医院建设分子诊断中心,开展肿瘤靶向精准治疗,近两年开展了近2000人次的MDT讨论,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先后参与国际、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GCP80余项及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20项,近两年科研经费达5000余万元,位居湖北省地市级医院前列。2022年成立肿瘤研究所后,市中心医院获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发表中科院2区以上高水平SCI论文10篇。作为主要参与单位的临床试验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Onc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作为第三参与单位的IMM01Ⅱ期临床试验成果在2023年美国血液年会上公开发布,临床研究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进入新的赛道。

创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是该院推动学科建设的“缩影”。

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潘睿介绍,“十四五”期间,该院将参与41个专科的重点专科评审,同时鼓励优势学科向“国牌”冲刺。

此外,该院目前正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合作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同济医院襄阳医院,全面提升襄阳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力争缓解人民群众异地就医、看病难问题。

敢于创新 新技术造福患者

今年2月,32岁的刘女士因一次异常出血被当地医院诊断为宫颈癌,需要将宫颈连同子宫体与宫旁组织等一并摘除。“我刚结婚不久,现在还没有小孩。”刘女士说。

刘女士来到市中心医院,希望能进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癌手术。经过一系列检查,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邢辉最终成功实施“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广泛宫颈切除+荧光示踪前哨淋巴结切除术”。借助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放大的3D成像技术使宫旁组织及血管暴露更加清晰,灵活的内腕系统能更好地完成分离、缝合等精准操作,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增加术后妊娠机会,是妇科微创手术领域的新选择。

这样的新技术,在市中心医院层出不穷。

胃癌手术领域,该院普外科廖晓锋主任团队通过不断改进腹腔镜下的消化道重建技术,以其微创性、精准性和术后快速恢复的先进性,极大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0167月,开创“减钉式”吻合;201910月,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自牵引后离断技术双通道吻合;20235月,开展单孔加一孔腹腔镜远端胃切除;202310月,开展单孔加一孔腹腔镜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术。

心内科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手术治疗主动脉瓣疾病方面,通过TAVR技术的引入和优化,已成为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手段,在该领域的应用和创新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已开展ECMO支持下的TAVR手术。

该院骨科、神经外科等先后开展机器人辅助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引导下脑干血肿碎吸手术……该院外科手术进入精准化的“机器人时代”。

为何各个科室都在争相开展新技术?该院如何激励大家开展新技术?

潘睿介绍,医院经过认真调研和讨论,不断完善医院新技术管理办法,确立了一套全新的工作流程,以此规范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并推动学科建设。该办法首先对新技术进行了细致分类,每类技术都设有明确的审批和监管流程,确保新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该院明确新技术的奖项与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持续开展和创新新技术。每年年底,完成转常的新技术项目可申报医院奖励。

与此同时,日间手术、日间诊疗、融合病房等新型诊疗方式正在该院兴起。

笔者了解到,市中心医院已有183项手术被纳入日间手术范围,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少则1天内,多则2天内。同时,该院还推出日间化疗、日间蓝光。

2022年,该院以患者为中心,打破科室壁垒,设立“肝病中心”,一个病房有多个学科的专业医生,他们共同查房管理患者、共同讨论制定方案,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提供全程、实时、动态的个体化多学科诊疗。

重视科研 向研究型医院转型

今年512日是第113个国际护士节。当天,在市中心医院举行的庆祝活动中,一群“发明家”令人赞叹。

去年58日,由该院4名护士联合发明的“患者服”顺利通过公示期。该院已与武汉某健康医疗科技公司签署技术转让协议,“患者服”顺利投放市场,造福广大患者。

护士从事科研工作,是该院营造良好科研氛围的“缩影”。

近年来,在院领导带领下,市中心医院通过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开展研究型医师星火培养计划、柔性引才、强化科研支撑及政策激励等措施,帮助医护及科研人员提高科研能力,医院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

该院持续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积极采取各种举措推动向研究型医院转型,激发创新活力。依托中心实验室和生物样本库(已存储30余万人份样本),获批1个湖北省子宫颈病变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该院成立循证医学中心,开通“科研门诊”和“科研病房”,设立临床研究实践基地,并开展“研究型医师科研能力提升行动”,助推临床研究发展。成立5个校级临床医学研究所(中心)及2个院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充分发挥人才及团队合作优势。该院鼓励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2023年,该院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零的突破,转化合同金额640余万元。

据了解,我国有将近2000万名罕见病患者。由于罕见病发病率低,且涉及多个系统和学科,使得诊断困难。为此,该院成立遗传与罕见病中心,除为本地患者提供更为规范的“一站式”诊疗外,还吸引了十堰、随州、孝感、荆门以及河南、安徽等大批外地患者。目前该院已收集近500个家系,初步建立了自己的遗传罕见病样本库,同时为近200个家庭提供了免费的基因检测,发现十余个国际上尚未报道过的致病性基因突变位点。

“科研是一个医院实力、声誉所系。”潘睿介绍,近年来,该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省级科研立项122项、省科技进步奖17项,SCI发表论文70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92分。该院科研处主任兼内分泌科主任徐少勇获第六届(2023)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超声影像科主任王瑜“胎儿颅脑畸形智能诊断一体化研究”项目荣获湖北省第二届生命健康科技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擅长教学 医教融合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市中心医院,诸多医生还有另一个身份——教师。

2010年,湖北文理学院依托襄阳市中心医院成立医学院,目前开设有临床医学、护理学和医学检验技术3个医学本科专业;同时,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招收临床医学本科留学生,在校医学生规模1300多人。

10多年来,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策略,培养具有“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和方法科学的艺术”的“五术医学人才”。

该院临床医学学科是湖北省“楚天学者”岗位设岗学科和学校重点学科,于20205月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2022年获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ESI潜力值现已上升至198%。临床医学专业于2021年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022年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7年,医学院正式成为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目前获批有5门省级一流课程。

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部临床医学院副院长、“湖小医”团队临床导师关思虞介绍,2022年,医院与学校实行“教师双选双聘”制度,医院专家可以进入学校担任教师,学校教师也可以到医院从事科研等工作。

“我去学校当老师,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教学查房方面有了较大提升。”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徐少勇说,让医生当老师,能促使其不断创新、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徐少勇曾获“湖北省第一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技能竞赛病例讨论组”第一名。

教学水平是衡量一家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市中心医院培养的医学生在全国性医学学科和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不菲成绩。护理学专业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100%,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显著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学生毕业率、学位授予率高,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过线率高,临床医学专业考研录取率逐年提升。

引育结合 培养省部级及以上高端人才28

20231015日,市中心医院举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入站仪式暨博士后培养研讨会”,4名博士后顺利入站,成为襄阳地区医疗机构首批入站博士后,医院高端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

据了解,市中心医院始终将博士后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建设的重要抓手,致力于打造一支规模可观、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于活力的一流博士后人才队伍。目前,该院有6名博士后常规开展科研工作。

人才,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据介绍,该院建立了一整套选人、用人及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利用医院各科室的优势吸引人才,发挥每个人的自身优势和特点,安排合适的工作及岗位。同时,采取人才评价激励与服务保障,切实加强人才评价激励,强化服务保障。

近年来,市中心医院培养省部级及以上高端人才28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中国研究型医院“研究型人才”1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4人,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楚天英才计划”医疗卫生人才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2人,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4人。

2024年是市中心医院的“人才培养年”,该院计划投入2000万元人才培养基金,对人才项目提供全方位资助保障,实施人才培养评价,分层分类培养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亚专科带头人及学科骨干。

健全体系 政策助力学科建设

潘睿说,学科建设是引领医院发展的“龙头”,彰显医院的科研实力、学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现阶段,医院作为地级市大型综合医院,学科建设已由规模效应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强势的重点学科体系、创新的研究方向、优良的人才培养环境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目前,该院在学科发展上有一系列支持政策。

搭建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学科评价。《襄阳市中心医院学科评价指标体系》从学科声誉、人才队伍、医疗水平、科研水平、教学水平五大方面,通过48个具体指标,全面、客观地评价各学科的发展水平和建设成效。通过预评估、正式评估及结果公示等程序,将评估结果运用于医院学科分层,为学科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制定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办法,《襄阳市中心医院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办法》明确学科建设经费来源和使用原则、基金使用范围、基金的管理和申报及合同管理等相关事项。该院分层建设“领军学科、优势学科、骨干学科、潜力学科”,学科带头人的目标更明确,建设学科高地的劲头更足,带动区域诊疗水平飞跃。

提升学科建设质量和效益。该院注重提升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的资源配置,确保学科建设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鼓励和支持各学科在教学、科研、临床等方面取得突破,提升该院整体竞争力。

(钟心宣)


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动态

科室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