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身体一向健康的龚阿姨突然出现不明诱因的发热,体温最高至39℃,还伴有胸闷、腹胀不适。龚阿姨没太在意,吃了3天感冒药,体温降下来了,却开始腹泻,身上没有劲,便来医院检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龚阿姨来到襄阳市中心医院检查后发现,抗体IgG弱阳性,IgM弱阳性,考虑为流行性出血热。原来,龚阿姨的乏力不是因为普通感冒,而是已经出现了休克表现。短短几天时间,龚阿姨出现了急性肝肾功能损伤,又相继出现了无尿、气喘等一系列心衰加重的表现,于是住进了东津院区肾病内科。
主管医生毛婕妤查看龚阿姨的临床症状后发现,龚阿姨颜面、颈前、前胸部发红,同时伴有头痛、眼眶痛、腰痛等表现,两侧腋窝有散在出血点,后背部有条索状瘀斑,发病当天中午在外就餐,下午就出现了发热、腹泻等表现。虽然出血热早期抗体只是弱阳性,但是病情来势如此之凶险,现又合并肝肾功能损伤及心力衰竭等多脏器衰竭表现,同时又伴有严重感染,病情危重,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肾病内科团队连夜进行危重病例讨论,力求为龚阿姨制定出最完善的治疗方案。根据诊断方案,团队第一时间为患者行股静脉置管,行血液净化治疗,同时还予以抗病毒、保肝、营养心肌、补液扩容及对症支持治疗。
在行血液净化治疗后,龚阿姨表示自己舒服多了,像从“鬼门关”走出来了一样。经过连日治疗,龚阿姨各项指标逐步好转,日夜陪伴在龚阿姨身边的家属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责任护士叮咛出院以后,一定要注意休息,注意饮食卫生,吃一些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热量的食物,多喝水,休息1-3个月后,再来门诊复查。”家属激动地说:“非常感激你们治好了我们的母亲,感谢你们无微不至的照顾。”
那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呢?
1.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广泛在世界各地流行,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北欧、巴尔干半岛等地方。在国内,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区域;近年常爆发家鼠型出血热,主要在春夏季出现;而野鼠型出血热则主要在秋季丰收时出现。这是一种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为主要症状表现的严重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2.传播途径
①携带病毒鼠类的血液、唾液、尿、便排泄物等被搅起漂浮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或经黏膜接触而感染;
②被鼠类咬伤或破损伤口直接接触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新鲜排泄物而感染;
③进食带毒鼠类粪便污染的食物,经口腔或胃黏膜而感染;
④垂直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⑤虫媒传播:寄生于鼠类身上的螨虫传播作用。
3.症状
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4周,症状主要是起病急、怕冷、发热。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有典型的“三红”“三疼“,“三红”就是眼睛红、两腮红、脖子前胸红;“三疼”就是头疼、眼眶疼、腰疼。在疾病发生初期,除了“三红”“三疼”、高热外,口腔黏膜、胸背、腋下还有可能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发热4到6天后会进入低血压休克期,然后是少尿期、多尿期,最后是恢复期。恢复到正常可能需要几个月。
4.检查
汉坦病毒感染后2~3天,血清中可检出lgM抗体,7~10天达到高峰,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汉坦病毒血清学抗体结果阴性并不能排除流行性出血热,因为病毒在体内有一定的潜伏期,在病毒感染的早期可能会出现阴性结果,汉坦病毒抗体检测由于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可以作为筛查检测。血常规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血小板下降、血红蛋白浓度增加、肝肾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等检查。疑似病例应进行汉坦病毒血清学抗体与血常规、肾肝功能、凝血功能检查相结合等。
5.预防
①防鼠灭鼠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
②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是个人预防的最有效办法。
③安全饮食。
④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东津院区肾病内科 陈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