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以后才到医院去做骨密度检查,骨质疏松吃点钙片就行了,上了年纪的人驼背、身高“缩水”是正常现象……关于骨质疏松,你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误区?近日,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门诊”开诊,记者就此采访了内分泌科主任徐少勇,听他讲述如何早防早治,远离骨质疏松。
50岁以上女性三分之一患有骨质疏松
市民宋大妈今年80岁,除了患有高血压,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身体没啥大毛病。去年,宋大妈在家打扫卫生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手腕撑地,接着,一阵撕心裂肺的痛从手腕处传来……家人赶紧将宋大妈送往医院,好在只是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用小夹板固定即可。住院治疗期间,医生发现宋大妈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并告知了注意事项。
出院后,宋大妈回家静养,把医生的嘱咐抛在了脑后。“年龄大了,骨质疏松不是正常的吗?吃点钙片就行了。”出去溜达时,她还跟熟悉的老姐妹们抱怨医生“小题大做”!
没想到,今年宋大妈再次骨折。躺在病床上,她后悔自己当初没听医生的话,规范治疗骨质疏松。“该听医生的,要不怎么稍稍受点力,就骨折了?”说到这儿,宋大妈后悔不迭。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矿盐代谢疾病。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常见于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妇女。50岁以上的女性,三分之一患有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轻则影响生活,比如腰背痛,重则致残致死。“走路摔个跤就髋部骨折了,手撑了一下地就手腕骨折了,甚至撞一下就肋骨骨折了,这就是骨质疏松惹的祸。”徐少勇说,对老年人来说,骨质疏松是致命的威胁,据文献报道,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所致的髋部骨折,50%的患者会致残长期卧床,20%-30%的患者会在1年内死亡,髋部骨折又被称为“人生中最后一次骨折”。
多种原因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有原发性的,还有继发性的。
近日,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就接诊了两名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
25岁的王女士双足跟痛两周,DXA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她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彩超提示甲状旁腺长了腺瘤。
综合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医生诊断王女士患了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王女士需要接受腺瘤切除术,而不是立即补钙、抗骨质疏松治疗。
45岁的李先生近日因“进行性全身疼痛、行走困难、身高变矮”到市中心医院就诊。DXA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他的骨密度极低。
反复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症状却越来越重,是什么原因导致李先生的骨骼被逐渐吞噬?
通过进一步检查,医生发现,李先生的肋软骨呈典型“串珠样”改变,四肢关节呈现对称性放射性摄取增加影。原来李先生患的疾病不是原发性骨质疏松,而是“低磷骨软化症”。
调整用药3个月后,李先生感觉全身疼痛症状比以前有了明显缓解。
徐少勇介绍,各种影响骨代谢的内分泌疾病(甲状旁腺疾病、性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和甲状腺疾病等),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影响钙和维生素D吸收和代谢的消化系统和肾脏疾病,神经肌肉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疾病,多种先天和获得性骨代谢异常疾病,以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可能会诱发继发性骨质疏松。
绝经女性别忘了做骨质疏松筛查
骨密度检测是骨质疏松最好的筛查方法。徐少勇建议,绝经女性、60岁以上的男性最好进行一次骨质疏松筛查。如果年纪轻轻就反复骨折,也需要做骨密度检测,排除骨质疏松。此外,糖尿病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需要定期接受骨质疏松筛查。
OSTA指数=[体重(kg)-年龄(岁)]×0.2,这是亚洲人群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市民在家可通过OSTA指数来自查。结果如果在-1.0以下,提示骨质疏松风险较高,建议市民到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门诊就诊。
市民如果被诊断患有骨质疏松,一定要遵照医嘱接受规范化治疗。徐少勇说:“钙剂、维生素D只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本药物,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具双磷酸盐、雌激素、降钙素、RANKL单抗类等骨吸收抑制剂,甲状旁腺激素类骨形成促进剂,所以,怀疑自己患了骨质疏松的人不要随便在药店买点钙片来补钙。”
掌握这些方法减少骨量丢失
人体骨量就像一座存量有限的“骨量库”,30岁达到“顶峰”,此后,随着年龄增长,骨量不断下降。4月23日,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徐少勇介绍了几大注意事项,这样做可以帮助你减少骨量丢失,远离骨质疏松。
多摄入牛奶、大豆、坚果等含钙量高的食物。特别是牛奶,不仅钙含量高,而且易吸收。成人每天坚持喝300毫升牛奶,再加上其他食物的补充,可以满足每日钙量所需。
多晒太阳。除了补充钙,还需要有充足的维生素D才能促进肠道的钙吸收,而多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需要注意的是,晒太阳要避开强光,以免皮肤被晒伤。
坚持科学运动。青少年身体处于生长期,运动对骨量积累有很大帮助,这样可以让“峰值骨量”最大化。
预防跌倒。老人不要在家中铺地毯,以预防跌倒,避免脆性骨折的发生。
(来源:襄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