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院新闻

【医师节】“急”在分秒之间 “救”在生死一线

2023-08-182896


【医师节】“急”在分秒之间 “救”在生死一线

 

 

时间就是生命,分秒关乎生死。若把医院比作战场,急救医生们便是日复一日地坚守在救死扶伤第一线的战士,与时间赛跑,与病魔博斗,倾心守护群众的生命健康。在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进襄阳市中心医院,带您感受急救医生的工作常态,感悟生命之间的守护与相伴。

 

争分夺秒的“拼命铁娘子”

急诊科,一个24小时不关门的地方,也是医院与病魔搏斗的第一战场,每天接诊的急诊病患为300例—400例,100余名医护人员与细心和耐心为伴,将每项工作落实到细微处,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这里,是医院内突发状况最多的地方。

作为襄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治医生,黄素月已临床工作8年。每一次走进急诊室的大门,穿上白大褂,黄素月就会打起精神,步履不停,脚步匆匆,开启日行一万步的路程。

“‘快、准、狠’地作出判断,是每个急诊科医生必备的素质。”黄素月告诉记者,在急诊科,每一个患者都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基础资料,医生只能通过患者出现的症状,快速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及时抢救,同时又要明确病因,实施针对性治疗。

不久前,一名肿瘤晚期的60多岁女性在夜间被送至急诊科,出现反复心室颤动。黄素月等医护人员立即进行抢救和快检,并判断为高钾血症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于是,医护人员一边通过药物降钾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一边迅速将病人送往重症医学科进行血液透析,最终将病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高钾血症导致心室颤动后,随时可能让患者心跳骤停。如果不能立即把血钾降下来,病人会有生命危险。”黄素月说。

对危急重症患者来说,多争取一分钟,存活率就多一分。为了从死神手里抢时间,此类患者到达急诊科后,急诊医护人员便立即开辟“绿色通道”,迅速开启检查救治流程,CT室、化验室等所有检查全部加急,并保证在30分钟内出结果,一切以先救治为主。

急诊科医生,需要更娴熟地掌握气管插管以及深静脉穿刺技术,需要更迅速地识别与处理急危重病人的病情,需要更严格地了解呼吸机、超声机、透析机等一切用来挽救患者生命的机器操作,需要更及时地更新知识储备,需要更耐心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家属……

在平凡而神圣的医疗岗位上,黄素月不断学习先进急救知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作为急诊科医生,我愿意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我时刻准备着。”黄素月说。

 

精益求精的“大脑守护神”

 

“根据患者检查结果,‘考虑’脑梗死,需要进入卒中绿色通道……”一头利落的短发,走路健步如飞,脸上却平静而温和。见到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总住院医师田世元时,他刚刚从急诊科进行完会诊,他的手机铃声再次响起……

脑卒中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特征。考虑到急性脑卒中患者诊疗的复杂性、紧迫性,市中心医院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麻醉科等全院脑血管病相关医疗资源,为患者建立了一条绿色通道,并获得国家认可,授予“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称号。

时间就是生命,绿色通道就是生命通道。

“从卒中患者到达急诊室那一刻开始,针对卒中患者的绿色通道便立即启动,在医护人员的全程陪护下,挂号、检查、治疗、住院等各个环节全部打通,各项流程无缝对接,所有医护人员都在和时间赛跑,力争多省下一分一秒。”田世元告诉记者。

“脑卒中患者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脑梗死,另一类是脑出血。针对脑梗死患者,时间则更为重要。”田世元说,脑梗死后,每延迟1分钟,就有190万个神经元细胞坏死。缺氧缺血超过6分钟,脑细胞就会永久性死亡,很难恢复。

DNT时间,即脑梗死患者到达急诊科至注射静脉溶栓药物的时间,最能体现急救效率,国家标准为60分钟。“当前,院前急救和院内流程越来越完善,DNT时间持续下降,我们的DNT时间大多能控制在30分钟以内。”田世元介绍。

 

不久前,一位60多岁的男性因突然神志不清,被送往市中心医院,诊断为大动脉闭塞脑梗死,需要立即进行取栓手术。因其妻子和儿子都远在广东打工,身边没有直系亲属,沟通非常困难,为了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田世元迅速通过电话与患者的儿子取得联系,征得家属同意后,医护人员立即进行手术,从血管穿刺开始,到血管再通,仅仅耗时37分钟,便成功挽救了一条生命。

这样的“生死时速”,在卒中中心经常上演,日复一日的磨炼,也给了田世元医师沉着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底气。为了从死亡线上拉回更多脑卒中患者,田世元的脚步越来越快,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严。

“今年刚刚发布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我们也在第一时间完成了学习,更新了知识和观念。”田世元说,“我们做医生的,一定要精益求精,一切要从病人的利益出发,要对得起自己治病救人的初心。”

 

为生命奔跑的“急诊小王子”

 

凌晨2点多,做完最后一台手术的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医生李宸宇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回家。

清晨6点,李宸宇的手机响起,“宜城女性患者,76岁,突发胸痛,当地医院怀疑心肌梗死,预计50分钟后到达市中心医院……”接到电话,李宸宇立刻起身,奔向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室……40分钟后,患者被堵塞的2根冠状动脉血管开通了。

来不及吃早饭,李宸宇手机里胸痛中心微信群的提示音再次响起,一位来自保康的心肌梗死患者即将到达医院,李宸宇和同事们又投入紧张的战斗……

进入心内科胸痛中心工作3年来,这种与死神争分夺秒的博弈,已然成了家常便饭。李宸宇夜以继日,铆足了劲儿与时间赛跑,以高超的医术和随时待命的敬业精神为患者托起“心”的希望,正因如此,他也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急诊小王子。”

李宸宇说,作为人体的“发动机”,心脏一旦停跳,全身的组织器官都会缺血缺氧,分分钟在死亡线上徘徊。急性心梗的抢救黄金时间是2小时,稍有拖延,可能就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

为此,襄阳市中心医院在2018年通过优化流程布局,成立了国家级胸痛中心,加强多学科诊疗协作,组建胸痛救治团队,与120指挥中心、各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形成协作关系,确立全市统一、规范的胸痛患者救治流程,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和急性主动脉夹层等危急重症患者搭建一条“绿色通道”,助力区域协同救治,让“患者等医生”,转变为“强大的团队等患者”,挽救生命于分秒之间。

作为胸痛中心的成员,李宸宇的手机需24小时保持畅通,保证随叫随到。前不久,该中心收治一位90岁的老人,老人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卒中,生命垂危,急诊造影结果显示:老人心脏三条主干血管中,两条完全堵塞,第三条血管“全程弥漫性狭窄70%”,属极高危患者,手术难度和风险极大。

迎难而上。李宸宇和上级医师吴校林主任等组成的急诊手术团队,与神经内科、ICU、内分泌科等进行多学科合作,最终只用了30分钟,快速为老人开通急性闭塞冠脉血管。术后,老人生命体征稳定,最终恢复良好。李宸宇说,“任何手术都有风险,但我们每一次的奔跑,都是朝着生命的方向,只为用我们的高效,换取百姓心安。”


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动态

科室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