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史学习教育

【我为群众办实事】医务社工以心“疗心”

2021-09-1012312

9月5日是中华慈善日。在襄阳市中心医院,有这样一群医务社工,沟通病患、心理疏导是他们的“看家本领”。他们是一群特殊的白衣天使,用医者仁爱“疗心”。

与患者沟通真诚友善 

9月3日上午8点,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病区,医生正忙着查房。医务社工雷凭跟在队伍后面,除了认真听医生询问患者病情外,她还在时刻关注患者。轻松、焦虑、忧伤……雷凭那大而明亮的双眼,像摄像机敏锐地捕捉着每位患者的神情变化。 

查房结束,雷凭跟心胸外科主任耳语:“那个要做心脏搭桥手术的李大娘有点焦虑。”“你怎么发现的?”“看面部表情呀,还有她不停地问这问那。” 

查看李大娘的病历,基本了解对方的病情,雷凭这才走到病床前,跟李大娘聊了起来。李大娘是从呼吸科转过来的,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除了要做心脏搭桥手术,她还得做一次开颅手术。雷凭现在要做的是尽快取得李大娘的信任,让对方敞开心扉,说出内心的困惑。“同样穿着白大褂,医生治病,医务社工‘疗心’。”雷凭时常这样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工作。29岁的雷凭是襄阳市中心医院的专职医务社工。2019年进入医院工作的她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这和雷凭的工作经历有关。在她帮扶的患者中,李大娘是少有的“轻症”患者,其他多半是恶性肿瘤、白血病这样的重症患者,以及那些走向生命尽头需要临终关怀的患者。“对那些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患者,我要做的是让他们坦然面对生死,平静地走完最后的时光;对那些重症患者,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雷凭说。 

心理疏导与患者“共情” 

雷凭用专业知识帮助患者,患者和她从陌生变为熟悉。 

家住尹集的刘大妈今年60岁,因恶性肿瘤复发入院治疗。当时雷凭正在给妇科同一病房的另一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刘大妈躺在病床上,望着天花板,双眼无神…… 

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雷凭经常把自己入院治疗的过程讲给患者听,引起他们的“共感”“共情”。“我做过巧克力囊肿摘除手术,术前被医生告知可能面临摘除子宫等风险,术后也经历过麻药散去的那种痛……”雷凭述说着自己生病就医的感受。慢慢地,刘大妈放下戒备。一双儿女撒手人寰,刘大妈不仅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还经历过17次化疗。如今,刘大妈癌症复发,生命陷入险境。 

病床前,雷凭握着刘大妈的手,引导她回忆生命中那些美好的片段。抛却烦恼,刘大妈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我种了一大片黄瓜,有空的时候,你到我家来摘黄瓜。”“好嘞!”雷凭笑着回答,她知道刘大妈的心结正在慢慢打开。 

白血病患者小丽(化名)是雷凭帮助过的印象最深的一名患者。“当时已经进入临终关怀阶段了,小丽的白血病本来是有机会治愈的,因为家里条件差,第一次没有接受系统治疗,这才复发。她对父亲怀有恨意,埋怨他不继续外出打工,在家打牌输钱……”雷凭说,对小丽的临终关怀主要是让她放下恨意。小丽出院后,雷凭和她还在微信上聊过。前段时间,雷凭给小丽发微信,再也没有了回音……“虽然无法延长生命,但能通过心理疏导让小丽在走之前放下恨意,这让我稍感欣慰。”雷凭说。 

募集善款近6000万元 

襄阳市中心医院不仅有雷凭这样的专职医务社工,还有一群活跃在各个科室、病区的兼职医务社工。他们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护士,用业余时间开展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募集善款、打开心结。 

皮肤科医生熊娟娟就是一名兼职医务社工。得知鱼鳞病患儿小雨(化名)家庭困难,她和同事共同努力帮助小雨募集到了一万多元治疗费。 

小雨的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妈妈是一名残疾人,爸爸在工地打工。熊娟娟把募集善款的链接发到医院工作群里、小区群里、同学群里,发动身边的人为小雨捐款。“我们的目标金额是一万元,结果发起募捐的当天就筹到了五千多元。”熊娟娟说,北京的一名专家看到了同事转发的消息后,还帮小雨申请到了一个免费进行基因检测的机会,看看有没有办法通过基因治疗缓解症状。 

襄阳市中心医院共有200多名医务社工,近年来共为5000余名患者募集了近6000万元善款。为了发展壮大志愿服务力量,襄阳市中心医院还组织了兼职医务社工知识培训会,举办了首届医务社工技能大赛,通过优秀案例分析,提高医务社工的服务质量。2020年,该院获评首批“湖北省医务社工示范医院”。 


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动态

科室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