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襄阳市中心医院北院区皮肤科接诊了不少起了红斑水疱的烫伤患者,追问起病史,大多数患者都第一时间否认了开水、热油、明火等高温接触史,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有什么东西可以做到“不知不觉”地烫伤吗?
皮肤科医生们继续追问,发病前是否有使用过暖水袋、暖宝宝等取暖设施,这次,他们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很多患者这才知道,原来,还有一种烫伤叫做“低温烫伤”。接下来,让我们从广大居民关心的各个方面去认识一下低温烫伤。
1.什么是低温烫伤?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热源如开水、滚烫的油、点燃的烟头、热金属等造成烫伤的温度通常达到 100℃ 以上甚至更高。然而,当44℃ 或以上的热源持续接触皮肤后,也会有可能会产生烫伤,临床上称为“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
2.什么季节、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在冬季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原因在于,冬季使用暖水袋、暖宝宝、电热毯等取暖设施使用频率增加,导致低温烫伤人数随之增加。此外,除常见的取暖设备因素外,站或躺在炙热的地面上、手剥栗子、压迫充电中的手机等长时间接触热源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低温烫伤。
3.低温烫伤是如何发生的?
一般情况下,低温烫伤的热源温度相对较低,疼痛较轻,而且多发生在人们熟睡的过程中,不易被察觉。因低温热源持续作用,机体组织长时间受热源的烘烤,会引起皮肤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一旦处理不当,会发生严重溃烂,长时间无法愈合。
什么人样的人容易发生低温烫伤?该如何预防?
低温烫伤多发于婴幼儿、老年人,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以及长期卧床者。这类人群对寒冷的抵抗力较差,使用取暖物品较频繁。
婴幼儿受到伤害后,常常不能清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或需求,如家长未能细心照顾,则很容易导致低温烫伤。老年人皮肤随年龄增长而变薄,皮肤张力、感觉功能、对周围环境温度的调节功能差,对低温刺激反应慢,在低温的持续作用下容易被烫伤。
合并有糖尿病或脑卒中后遗症的患者,因为血管神经病变,对热损害感知和防御能力低下,也是低温烫伤的高发人群。
为了避免发生低温烫伤,最好不要使皮肤长期接触温度高于体温的物品。在使用热水袋、暖宝宝等取暖设施的时候,应在外层包裹封套或衣物,并且避免长时间接触同一处皮肤。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低温烫伤。
如果已经发生低温烫伤,该如何处理?
低温烫伤与明火、开水等烫伤不同,烫伤面积不大,但创面难以愈合。一旦发生低温烫伤,应尽早到医院就诊,由专科医生评估病情后处理,并予恰当的治疗,从而避免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
北院区皮肤科 王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