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作为儿童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诊断和治疗都非常值得关注。今天来讲一讲,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室间隔缺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在存活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6%-10%,其中时间隔缺损约占所有先天病的15%-20%。
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缺损大小和分流量大小,因此临床上根据缺损大小将室缺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室缺。缺损面积较大时,左心室的血液由于压差通过缺损向右心室分流,可引起体循环血流量减少和肺循环血流量增加,使患儿出现消瘦、喂养困难、生长发育缓慢和易发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因此,根据缺损部分不同,临床上也常采用膜周部、漏斗部(干下型、嵴内型)流入道型(隔瓣下型)和肌部(小梁部)的分型。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室间隔缺损都需要外科治疗,膜周部和肌部的小型缺损,多可随着患儿生长发育的自然闭合。根据文献报道,约有60%的小到中型肌部的小到中型肌部室缺可在8岁前闭合,约有35%的小型膜周部室缺可在5岁前闭合,也就是说,当体检发现患儿存在室缺可能时,需要到具有心脏专科的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缺损部位和大小,同时评估心房、心室的发育情况,并定期随访复查心脏彩超,观察室缺是否有自然闭合趋势。
此外,大型室缺因为大量的左向右分流,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引发充血性心力衰竭,需要尽早干预和治疗。若大量的左向右分流长期存在,可进行性发展为不可逆的肺动脉高压,出现艾森曼综合症,错过手术时机。
综上所述,当体检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时,需要引起重视,但也不必过分担忧,前往襄阳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及时就诊,定期随访方为上策。 (心胸外科 郭华荣)